The Social Dilemma 是一部 Netflix 原创纪录片,讲述了社交平台是如何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人们的行为偏好,并利用广告推送获利的。这一切高速发展到今天,已经脱离设计者的初衷,把无数用户变成了资本交易的砝码。

Threat

影片在采访中穿插了一部短片,描述了一个家庭的孩子们从一开始沉迷社交应用到最终被洗脑的过程。两部分内容交织在一起,更让人感觉到那些负面影响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免费的应用背后隐藏着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广告商出钱给科技公司,后者投放广告。听上去很合理,但科技手段却在资本的推动下演变成为高效的洗脑工具。

If you don’t pay for the product, then you are the product.

It’s the gradual, slight, imperceptible change in your own behavior and perception that is the product.

这些 App 并不限于被动使用,还能够主动出击。消息提醒、定时推送、定位监控像一个个无形的陷阱,让它们可以精准地对用户实施围捕。

在我看来,科技的阴谋论有些老生常谈。但想想自己,再结合片中的分析,确实有些后怕。习惯养成,让我很难抗拒每天对手机和各类 App 的使用;信息茧房,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相似言论,相信世界一如既往地符合自己的想象。

至于人控制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吧,不论手机还是八股。但影片还提到,在大数据的疯狂催化下,科技的巨兽早已脱缰,没有人知道这样发展下去,究竟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所以如果有一天我们迎来终结者或者奥创的剧情,可能也不足为奇。

Solution

影片后面还给出了一些应对的建议,比如:

  1. 关闭消息推送和应用提醒。
  2. 使用其他的搜索引擎(不记录个人数据的那种)。
  3. 拒绝类似 Youtube Video 的推荐。
  4. 关注不同的消息源,比如 Twitter 上不同立场的帐号。
  5.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手机使用和网络社交时间。
  6. 删除社交应用帐号。

这些建议看上去有些不太现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使用手机和 App 的目的,不要被带着走。经过一番尝试,我做了如下改变:

  1. 卸载不必要的应用。
    1. 社交:保留微信(关闭朋友圈)和豆瓣,还有 TG。
    2. 阅读:一个 RSS App,外加微信公众号。
    3. 音乐:一个简洁版的 QQ 音乐(网易云的广告太多了)。
  2. 尽量关闭所有的推送提醒。
  3. 捡回 Kindle。

整体效果还不错,明显感觉到时间变多了,最重要的两点要数退出朋友圈和关闭通知。虽然依旧会刷豆瓣,但是有了防范之心,也不算太沉迷。

这应该是目前为止纪录片影响我最大的一次了。

Dilemma

说回社交本身,App 真的可以带来改变么?像我自己,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虚拟世界里同样一言不发。潜水围观网络上的各种喧闹,沉默地与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擦肩而过,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了避免出门选择网络,又因为惯性迷失其中,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 Social dilemma,进退两难。如今,距离不是社交的障碍,恐惧才是。想交朋友,就要走出去,还得学会说话,见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以影片最后的一句话结尾吧:

The world is beautiful, it’s great out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