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惦记着读一读这本书,但也许是觉得这样的大部头不好啃,所以迟迟没有开始,最近突然来了兴致,读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天翻完了,却又感到意犹未尽。

不知为何,黄土地的故事总是很吸引我,比如《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几人在陕北插队那一段就让我印象深刻。贫瘠的土地,苦难的人们,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在一首首的信天游中迸发,荡气回肠,而人与自然间长久的生存斗争又激发出无穷的魅力。这一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背景下,让我难以想象到底发生过多少曲折不易的事情,也恨不得亲身跳进漫天的黄沙中,与老乡们一起为了活下去而煎熬。

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

还记得老爸特地嘱咐我,叫我看看这本书,我突然很能理解他的用心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也同样为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打动,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毕竟,就像孙少平一样,他也是在那个年代摸爬滚打地走出了小山村,努力闯出了一片天地。也正因为此,我长大的条件要优渥得多,但幸运的是,我也走过了自己的幽暗山谷,经历了该有的锤炼。这让我同样对书中的人物有极大的共情,比如孙少安审视自己的条件后毅然放弃了和润叶在一起的机会,又比如少平在艰辛的生活中通过读书得到了坚强的精神慰藉,也因此更加理解人生的困苦与幸福。

其中我对少平的成长感触尤深,因为我也坚定地相信和向往精神追求。从书中感悟人生,进而理解幸福的本源,这与《刀锋》中的拉里不谋而合。体力劳动与物质追求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思想与精神上的修炼。当我们学会坦然面对感情的磨难,也就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当我们甘于接受不可逆转的现实,就更了解努力与拼搏的意义;当我们不再集中凝视自己的不幸,才会开始理解他人的处境;当我们体会过失去的痛苦,就能知道珍惜有多么重要。

直到在那远离故乡的地方发生过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悲剧后,他才理解了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又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小说的最后,少平选择回到了铜城,之后也许当了一辈子煤矿工人,但这绝不是一种失败,因为他已经完成自我的救赎。从双水村到原西县,从黄原再到铜城,他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也走出了心中的牢笼。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样,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枷锁,唯有找到它,面对它,打破它,我们才能从内心的恐惧感中解脱,最终坦然地面对死亡。以《刀锋》中的一句话做结吧:

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